第382章 哭死在厕所里_四合院之我是猎人
常常小说网 > 四合院之我是猎人 > 第382章 哭死在厕所里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382章 哭死在厕所里

  “你们哪来的鱼肉?上面下来支农的还带鱼儿来?是哪个单位来的?这不公平啊。”这个叫张正标的看到两边的屋里热火朝天的吃饭场面,闻到屋里飘散出来的鱼香,马上连声问道。

  “跟我喊不公平有屁用,有本事找县上说去,有什么事快说,别耽误我吃饭。”张正奎不理他。

  “我就是来问问你们这边亩产能有多少?估算出来没?”张正标低下声音问道。

  “明天再看,现在谁知道,晾晒一下午还不够,回去吧,明天会告诉你的。”张正奎挥手赶人。

  “别啊,来都来了,我也吃过了,你怕啥?”张正标厚着脸皮挤了进去。

  凑到两张办公桌拼起来的餐桌旁,看到有鱼有汤还有王八,张正标直咽口水。

  “你不是吃过饭啦,诶,这是我的筷子。”拦是拦不住了,谁知道这货一进来就拿他的筷子夹起王八头塞进嘴里,张正奎赶紧去抢筷子。

  “吃你一块王八肉咋了,别这么小气。”张正标嘴里含胡的应道,还抢过张正奎的酒盅咪了一口。

  “大家吃啊,不用理会这家伙,王队长,好像你的队员在叫你啊。”张正奎朝王向东使了个眼色。

  “哦,那我出去看看,我也吃好了,你们慢用啊。”王向东会意就顺势走了出去。

  果然,轧钢厂的这些队员们已经跟十个半大孩子融在一起了,吃饭的桌子都相邻着,议论的话题也都离不开王向东,四合院里的三个孩子更是眉飞色舞的说着跟随王向东去炸田鼠、抓野兔和网鱼的事迹了。

  王向东一听声音就转头了,这时候凑过去就是舆论中心了,他可不想浪费口舌去跟他们废话,还是回客房休息一下。

  张正标想套话,村委几个却都闭口不谈,再到食堂去探探,村民们更是严防死守,最后他只能郁闷的骑车离开,好像听到了红星轧钢厂的名字,他村里也有来自轧钢厂的支农小队,回去问问。

  饭后稍微休息一阵子,大家伙又开始干活了,割麦子的还是去田里,翻晒麦子的去打麦场,食堂里的大婶们打理清楚后倒是可以带着老人小孩回家休息一下。

  王向东也开车出去了,院里和外头打麦场的村民还很热情的跟他挥手,尝过甜头了当然都期盼着他能多带些鱼儿回来,就算是过年也没这么痛快的吃鱼肉啊。

  这回没有直接去网鱼,开车往东来到了北运河镇,来看看这个京杭大运河的最北码头。

  镇子在运河西岸,运河在这里折向西进入通惠河,所以镇子也是在通惠河的南岸。

  马路一进镇子就全是青石条路,从码头到镇上的街道都是这种路,便于运送和装卸货物,若是土路,马车牛车深陷进去就麻烦了。

  运河的两岸都有码头,此时还停泊着不少船只,沿街果然都是商铺饭馆,长达近千米的沿岸街道不得有二、三百家,难怪这里能成为运河重镇。

  茶馆、小酒馆、国营饭馆、供销社、副食店、旅馆,甚至还有铁匠铺,王向东还是第一次见过如此繁荣的镇子,也算开了眼界了。

  王向东来镇上的目的还是来找吃的,空间里备着的熟食不多了,先在一家国营饭馆门前停下,进去一看,人还不少,听到有好多南方的口音,看打扮应该是船工和客商。

  掏出钱票,王向东打包了不少馒头包子和馅饼油条,听着吃客们议论着上码头运来哪里的粮食、中码头运来谁家的木头砖块、下码头又有多少茶叶丝绸等商品,又涨见识了。

  一路过去,王向东在几家饭馆里都买了不少吃食,兜了一圈就把空间里快要吃完的存货给补上了。

  返回时就找了个位置停车,到河边开始干活,瞄准了撒上几网再换地方,如此走走停停,又抓了有两百多斤,不能一餐吃完,收起一半,留下跟早上抓的差不多的量就收手回去了。

  把鱼儿交给大婶们处理,见大人小孩都在忙乎,王向东也加入到收麦子的队伍中,可不能袖手旁观哦。

  晾晒了一下午的麦子先装袋运进村部的仓库里,刚收割回来的就铡下麦穗装袋另放,这些麻袋都是村部之前就去镇上粮站领来的。

  一下午的劳作使得大家伙都疲惫不堪,那几个半大孩子都快走不动了,跟中午完全两样,狼吞虎咽的吃过晚饭,村民们各回各家,支农的这些人在食堂用打来的井水擦洗一下,衣服胡乱的披在外头的竹竿上,冲进客房躺在通铺上呼呼大睡起来,这时候还不到七点,天刚黑,可见一个个都累够呛了。

  王向东他们睡得痛快,黄斌却很煎熬,昨天在市局等了一天,技术科随机拿去冲洗的第一个胶卷一出来就震惊了大家,十几页的文字资料很快被翻译出来,这是老毛子地质专家在东北辽河平原上进行多次地质勘探后得出的论断:辽河平原地下有石油。

  然后就是十几张的地质勘探图,标明了最有可能出油的位置,还有多处的煤矿铁矿等矿产的标注。

  自打去年在东北黑省发现了大庆油田,咱们种花家就有希望摆脱用“洋油”的尴尬局面,大庆油田的发现就有老毛子地质专家的一些功劳,小鬼子在占领东北后就一直在找石油,找寻了十几年都没发现油田,最惊险的一次就是在大庆这里钻井千米后放弃了,然后咱们就在同一个位置再往下钻了三百米,出油了。

  当总理对外宣告咱们在东北发现大型油田后震惊了全世界,各国贺信蜂拥而来,只有小鬼子那班人哭死在厕所里。

  同年紧接着又在吉省发现了扶余油田,由此扩大到吉省多地,组成了巨大的吉省油田,推动了石油工业的大发展,也极大振奋了地质工作者。

  老毛子的这些资料对地质部来说可谓是重磅消息,只要在辽河平原地下再钻出石油来,东北三省就都有油田了,“洋油”就会成为过去时,又会有不少小鬼子地质专家哭死在厕所里。

  这资料太过劲爆了,肯定不能再捂着,叶副局长马上上报公安部,部里大佬们震惊了,九局都搞不到的资料居然在市局出现,马上派人接手了这些胶卷资料,马上就上报院办公厅了。

  上头正为老毛子专家撤走后留下的一堆烂摊子头疼呢,这消息就如拨云见日,于是内部电话打爆,各部大佬齐聚公安部,地质部最先得利,大佬们如获至宝的把冲洗出来的资料带回去研究了。

  请收藏本站:https://www.ccqha.org。常常小说网手机版:https://m.ccqha.org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